昨與傑文去看晉唐法書展
聽說之後還會有三希合璧的展出(借來伯遠帖與千秋帖)
真是繼大觀之後又一盛事
展品如下:
晉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冊 23 x 14.8cm 紙本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晉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帖 卷 24.7 x 47.3cm 紙本
平安帖:此粗平安 脩載來十餘日 諸人近集存 想明日當復悉來
無由同 增慨
何如帖:羲之白 不審、尊體比復何如 遲復奉告 羲之中冷無賴
尋復白 羲之白
奉橘帖:奉橘三百枚 霜未降 未可多得
晉 王羲之 遠宦帖 卷 24.8 x 21.5cm 紙本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
武□□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
救命。恆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定武蘭亭真本 卷 25 x 66.9cm 紙本
集字聖教序 冊 24.5 x 11.9cm 紙本
傳晉 王羲之 大道帖 卷 27.7 x 7.8cm 紙本
大道久不下□先未然耶
唐 褚遂良 摹王羲之長風帖 卷 27.5 x 40.9cm 紙本
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壯溫。深可憂。
知賢室委頓。何以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問。
亦得虎廿二日書云新年乃得發。安石昨必欲剋。潘家欲剋廿
五日也。足下比語張令未。前所經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
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舉不。
傳晉 王羲之 黃絹本蘭亭 卷 24.3 x 70.2cm 絹本
唐 孫過庭 書譜 卷 26.5 x 900.8cm 紙本
唐 懷素 自敘帖 卷 28.3 x 755cm 紙本
唐 懷素 小草千字文 卷 28.6 x 278.6cm 絹本
唐 顏真卿 祭姪文稿 卷 28.2 x 77cm 紙本
唐 顏真卿 劉中使帖 冊 29.4 x 43.8cm 紙本
唐 徐浩 書朱巨川告身 卷 27 x 185.8cm 紙本
唐 唐人 十二月朋友相聞書冊 31.2 x 49cm 紙本
唐 吳彩鸞 書唐韻 冊 27.0 x 44.5cm 紙本
唐 陸柬之 文賦 卷 25.7 x 256.2cm 紙本
http://www.npm.gov.tw/dm2001/B/exhibition/frame_exhib_calligraphy1.htm
七年前的選件也是賞心樂事,且可線上觀覽
http://www.npm.gov.tw/exh97/chintang/cht_item.html
此次主頁,內容不多
二蘭亭.自敘帖與文賦,觀之令人忘倦。
其中文賦這卷趙孟頫受其影響甚深
故雖非必陸柬之,仍甚可觀。
奉橘三帖後尚有歐陽脩.韓琦.蔡襄等人觀覽題名
千古接謦咳,一般在目前
我輩何人,竟能有幸與高士俊彥同觀此書
小時候讀張曉風的散文,便對奉橘帖有諸多想像
果然展卷便覺平安可親
又明代項氏果真財力雄厚,精品上皆有項家人鈐印賞玩的足跡
董玄宰曾觀覽的規模品質亦可想而知
自敘帖末盡得雲煙之逸,"玄奧"二字尤佳
"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誠不誣
大約下筆便知能傳千古者,蘭亭. 自敘帖是
顏體敦厚,凜然中而蘊家國之喪亂
藍箋又令人想薛濤事
隔壁浙派追索,狂態邪學,選品有逸趣
其實所下功夫並不比晉唐法書展來得少
其中戴進. 邊文鏡. 林良. 呂紀. 蔣嵩 . 吳偉. 藍瑛等皆有足觀者
是否原本藏品即不多?又或者容易選考者難得?
貨郎圖頗令人驚喜:蘿蔔絲刨刀與今日所用者無二致
對紀念品處待望甚殷,但還是一樣令人失望,哭哭
然後到大稻埕媽前感受常民建築的魅力
佳興魚丸之好吃亦不惶多讓,酸梅湯有工夫
以杏仁露劃下完美的句點
久未進多鬆,喜遇羅小七,荷蘭煎餅伴垃圾話一下午
浮生可得之樂,盡在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