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告別七十五年教學生涯的一堂課(1986)
                                                                            錢穆
                                                                                                                                                               
一代大儒錢賓四先生,以民國元年十八歲時初任江蘇無錫地方鄉村小學教師,後歷任中
學、大學救職,迭經戰亂,南北輾轉,而弘道、研究、著述事未嘗一日廢;至今年六月九
日九二高齡在台北外雙溪「素書樓」主講告別教學生涯的一堂課業止,凡七十五寒暑,著
作等身,桃李無數。
                                                                               
聯副今日特別坡露六月九日午後此一具有紀念性之講演全部內容,以窺見賓四先生於民族
憂患之時代中,苦心孤詣為維護傳統文化所發沉痛之呼聲與堅定之信念,讓我輩於思考中
國民族之課題時,庶幾有所啟發。(編者)
                                                                               
-----------------------------------------------------------------------
                                                                               
我們今年最後三個星期課,第一個星期是我向諸位做臨別贈言,第二星期是諸位向我發問
,現在第三星期最後一課,臨時有其他事項發生,只能縮短時間,作一番隨便談話。
今天的談話,依照慣例,就當前最近社會發生的事項,分作兩項談。第一項,再過兩天就
是端午節,我想對此節日談幾句話。另一事發生在過去兩天內,是一項學術會議,諸位或
許並未注意到。我有一老學生,在台南成功大學史學系任教,又兼台中東海大學課。他在
該會開會前一晚,從台南來台北,通電話來我家看我,我纔知道明天在政治大學要開王安
石司馬光九百年紀念會。他是被邀請來出席的。他只參加上午的開幕儀式,下午就要回台
南。該會詳情,報上未有報導,一切我並不知。可是我今天要略為講述有關王荊公司馬溫
公兩人新舊黨爭的經過。
                                                                               
●關於宋代王安石、司馬光新舊黨爭之經過諸位或許認為王馬兩人,只是中國歷史上人物
。諸位或不知,這兩人乃是最近一百年來近代學術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最近一百年來
的變化,不知有多少,太多太複雜。王安石司馬光兩人在近代學術史上的地位,早已被遺
忘,或許諸位已不知道了。
                                                                               
最先康有為不主張革命,主張保皇變法。他有一學生梁啟超,講變法運動,名滿全國。戊
戌政變,譚嗣同等四君子遭難,康梁師生搭了日本輪船逃到日本,沒有和四君子同受災禍
。梁任公逃到日本後,寫了中國六大政治家一部書,上自戰國商鞅,下迄明代張居正,凡
屬在歷史上變法的,如王莽等六人,全稱為中國歷史上的大政治家。這部書並不由他一人
寫,有朋友同他合作。王荊公單獨成一書,乃梁任公親手所寫。那一年寫的,我不記得了
,大概他離去北京約十年,便寫出此書。當時這書幾乎是全國學人一本人人必讀書。不知
道經過這許多年,諸位或許連書名都不知道了。中國近代社會變化之大,真是開天闢地,
為以往歷史所未有。
                                                                               
我曾告訴諸位,我當了小學教師後,讀王荊公全集,我是一佩服崇拜王荊公的人。但梁任
公這本書,稱讚王荊公變法,我讀了卻並不十分贊同。為甚麼呢?他這本書,講王荊公反
面的司馬溫公,我認為講得太過分,太不對了。當時反對王荊公新法的,司馬溫公只是一
主要人。譬如歐陽修,是荊公溫公的老一輩人物,但晚年同也反對新法。又如蘇東坡,與
荊公溫公是同輩人物,同也反對新法。
                                                                               
新舊兩黨實多是君子,中間出了一個蔡京,始是一道地的小人。諸位讀宋史,這該是知道
的。他本是王安石新黨中人,但是司馬溫公上台,舊黨得政,蔡京還留在政府做事。司馬
溫公拿新政一件一件改過來,王荊公方退居南京,聽到一切,不當一件事。直至聽到罷免
免役法,纔說,這還該變嗎?這一法既已推行,實不易再變。只有蔡京,第一個在京都努
力實行罷免免役法,深受司馬溫公欣賞,很看重他。結果他後來當政,又一變推行新法,
舊黨重要人物盡被貶黜。這是宋史裡面大家知道的一件事。最後徽欽二帝蒙塵,可說盡受
蔡京影響。
                                                                               
●論語上說:「君子群而不黨。」在中國歷史上政治場合中,攪出黨來,都不是好現象。
新黨王荊公我很佩服,並不是個壞人。舊黨司馬溫公、蘇東坡,甚至老一輩的歐陽修,我
也都很崇拜,都不是壞人。這裡面就有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當時主張新黨的多是君子,舊
黨也多是君子,但何以君子同君子間,攪成這麼一套來?這一問題,今天我特地提出,請
諸位注意。諸位研究中國史,有中國史上難解決的問題。論語上說:「君子群而不黨。」
我喜歡講論語,講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政治場合中,攪出黨來,都不是好現象。
                                                                               
其實就歷史實況論,中國史上的所謂黨,也並不如近代西方的黨。中國歷史上之黨,可謂
乃有其名,無其實。即如晚明的東林黨亦然,但可以然,但已不勝其禍。諸位研究中國史
,對此一層需要深心體會,好加解釋。就像宋代,王荊公、司馬溫公都不是壞人,而新舊
黨爭,宋代就這樣送掉了。送在甚麼人的手裡呢?就是蔡京。你們爭,他得意。這是一個
極重要的講中國史的大問題。

我以前曾屢次告訴諸位,我對中國近代人物最佩服孫中山先生。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義
,最先第一項便是民族主義,
他在三民主義的演講中,並不鄭重提到政黨。他說國民黨是
個革命黨。這是甚麼意思呢?中山先生似乎說,倘使經過軍政訓政憲政,革命完成了,便
不需要黨。
這樣解釋對不對?我是黨外人,要請黨內人批評。我認為孫中山先生是這樣講
的,所以在他三民主義的講演中,不鄭重提到一黨字。他的五權憲法,照西方的三權,再
加上兩權,一個是考試權,不僅被選舉人要考試,連選舉人也需先經考試。選舉考試是中
國歷史傳統,遠自西漢以來,已歷兩千年之久。並不是照現代西方說法,每一個國民便有
選舉權。東西雙方文化傳統顯見有不同。
                                                                               
以上所講,似乎只是我個人意見。這意見對不對?我根據歷史書,諸位可去細讀,自加判
定。孫中山先生並沒有在別處更詳細講到黨和黨的選舉,
五權中考試權,這是由中國歷史
上的考試制度來。
西方政治以前沒有考試制度,最近英國開始學中國,纔有考試。第二次
大戰首相邱吉爾,他是黨的領袖。他本任海軍部長,他並不曾學海軍,乃由黨員受職。但
是他們學了中國,海軍部有兩個次長,一是黨員,一經考試任用。直到今天,英國人學中
國人的考試制度,門類甚多,並不止海軍一項。西方人只學了中國人考試制度的一部分,
而仍不失其傳統的黨的組織之重要性。並不像中國人學西方,便要全部放棄了自己傳統。
這是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特為高出與偉大處。但當前的中國人,並不鄭重注意
五權憲法中之考試權。從前歷史上怎麼考的,兩千年的經過,種種變化,都不注意了。這
一層暫時不講。
                                                                               
●王荊公不作昌黎傳人,有志學孟子;我讀了王荊公全集,纔開始攻讀宋明理學家言此刻
我要告訴諸位的,
諸位講新講舊,今天是新,古代是舊。諸位都贊成新,不贊成舊。不知
新舊兩字,實在難加分辨。
即如王荊公變法稱新黨,司馬溫公一般人加以反對稱舊黨。其
實依照當時歷史情實,並不如此。司馬溫公是一史學家,諸位都知道,上一堂上課我們還
講他的資治通鑑。資治通鑑乃是依照左傳繼續寫下,寫戰國,寫秦漢,直寫到隋唐五代。
王荊公則是一經學家,兼是一古文家,這是不錯的。我讀王荊公全集,我也告訴過諸位,
因為桐城派提倡唐宋八大家,而依秩誦讀到荊公集。其實王荊公主要精神還是在經學,他
執政以後,司馬溫公不管政治,寫他的資治通鑑,而王荊公則在朝廷設局,闡述五經新義
。他因看不起漢唐後代的經義,他要重寫一部新經義。他的兒子乃及新黨裡的重要分子,
都參加在裡面寫。
                                                                               
歐陽修曾貽書給王荊公,說,我本有意作韓昌黎講究古文的傳人,今讀兄文,乃知昌黎傳
人應屬兄。至於歐陽修如何提倡韓昌黎古文一切經過,今不詳講。他們同是江西人,不過
歐是前輩。而荊公回信卻說,公有志學昌黎,我則志在學孟子,與公志向不同。我曾對諸
位一再講到王荊公的三聖人論,這就是他有志學孟子一明證。我曾受該文莫大影響,這一
層我也早和諸位講過。我讀了王荊公的全集,纔開始有志攻讀宋明理學家言。
                                                                               
上述那位成功大學史學系先生對我說,我在先生堂上聽先生講過,宋代理學從古代經學來
,我一直記好這句話,近十幾年來我研究宋代學術史,證明這句話不錯。他那天晚上在樓
上同我這樣講的。我們當知
經學家與史學家有意見不同,朱子即為此要寫通鑑綱目。王荊
公是一經學家,司馬溫公是一史學家,政治意見自不同。
我在幼年時,尚不懂經學與文學
的分別。依照梁任公的說法,
王荊公的文章在桐城派古文辭類纂裡面所未經選入的,如三
聖人論之類,都當歸入近人所稱述的學術文之內。
我纔從此走進了攻研理學的門路上去。
                                                                               
●關於所謂新學、舊學的看法我再告訴諸位,經學在宋代初年,實在是一套新學問,史學
則比較是一套舊學問。宋朝開始,一般人都講漢唐,王荊公提前講夏商周三代。這便是要
講經學。韓愈說為古文是要提倡古人之道,但學韓愈的,卻走上了古文一條路。像歐陽修
,雖也講經學史學,但終以文學為重。司馬溫公幫皇帝寫資治通鑑,講歷史,講政治,主
要講漢唐實乃當時的一套新學。而王荊公講的經學,主要講唐虞三代,實乃是當時的一套
舊學。王荊公曾對宋神宗說,你不要只想做漢唐明君,你該學做唐虞夏商周三代的聖帝明
皇。這在史書上明白記下,這不是講古代嗎?如此說來,
講漢唐近代應是新,講唐虞三代
應是舊。司馬溫公應稱新派,王荊公應稱舊派。
                                                                               
其實遠在春秋時代,上自管仲,下至鄭子產等,都該是新派。而孔子所想望的,如他夢見
周公,則應是舊派。而在當時則群認孔子為新。有如近代孫中山先生講三民主義,他自稱
為先知先覺,對其聽講的國民黨同志則認為是後知後覺,而全國民眾則都是些不知不覺。
這種講法,都是中國三代人的口吻。孫中山先生真算得是中國近代一天降之大聖。我中華
民族的文化傳統,正在此等處,可謂與歐西民族大相異。此正貴好學愛國之士所當深思而
明辨。
                                                                               
但是換句話講,
司馬溫公之學是當時所流行的,王荊公之學是當時所不流行的,所以說王
荊公是新學,司馬溫公是舊學。
諸位今天要講美國,講科學,講民主,豈不正等於當年的
司馬溫公。我在這裡講中國,講孔子,講孫中山先生,豈不正等於往年的王荊公。如此則
豈不講舊的就是新,講新的又即是舊。講美國講民主講科學,民國以來大家講,今天說來
豈不是舊了嗎?
我講中國民族,講孔子,講文化舊傳統,今天大家不講,豈不轉成為新的
了嗎?諸位不能只聽新與舊一名稱。
現在講孔子是舊,在當時孔子最是新。只有幾個人聽
他講,不僅魯國衛國,全中國各諸侯各處人民,沒有照孔子這樣講的。所以我敢於今天這
樣講,我就是學王荊公,就是學孔子。大家這樣,我不這樣。人家認為舊,其實是新。大
家認為新,其實是舊。
新舊分辨真難講。至於講是非,則又是另一問題。

●中國人的舊政治,我勸諸位不要拿專制兩字來講;看宋神宗是如何對待司馬溫公即可知
其一斑,南宋陸象山已開始作平反,認為王荊公不這麼壞。朱子也同意象山說法。到近代
,大家又忽然講變法維新,對舊問題又發生新意見,王荊公升在天上,司馬溫公掉落到地
下去。我前幾堂講過王荊公,也講過司馬溫公,司馬溫公至少不是一個壞人小人。
                                                                               
中國人的舊政治,我勸諸位千萬不要拿專制兩字來講。宋神宗相信王荊公,把他升為宰相
,但也看重司馬溫公。司馬溫公不肯做官,但仍請他編寫資治通鑑。司馬溫公不肯留在汴
京,便讓他把書局移到洛陽去。諸位聽呀,這種政府,那算得是專制。其實司馬溫公雖不
肯在政府擔任實際(脫漏)
                                                                               
梁任公的書,講新派如在天上那般好,講舊派不成話,對司馬溫公沒有一句好話。到胡適
之打倒孔家店,連孔子都該打了。中國近百年來有這樣一個大變動大問題,如講王荊公同
司馬溫公的那些問題,諸位今天已全不知道。我所以反對梁任公,就是反對他這種地方。
當北宋亡國時,當時人都把來歸罪於荊公新政。但到行政職務,只閉門著書,也並未結黨
來反對政府。
中國人群而不黨。上自東漢的黨錮,下至明代的東林黨的名稱,都是別人用
一黨字名稱來加在他們身上。實際上,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像西方般的政黨出現。
這又是此
刻難於詳細辯論的。
                                                                               
當時司馬溫公資治通鑑,並不是一人一手來編,幫他最重要的有幾個助手,一位幫他編寫
唐史,此人尚在科舉應考中。朝廷聽從司馬溫公請求,讓他請此人去做助手。通鑑編成,
朝廷又聽從司馬溫公請求,此人未經考試仍授以進士及第後之職位。諸位聽聽,如此等事
便算是朝廷專制嗎?這真太冤枉了。

司馬溫公所編資治通鑑一書之意義與價值,此處暫不論。我最衷心佩服他的,他每日進出
編寫通鑑院落的大門,看門一老僕,竟不知他有朝廷一官位,直待積年後,有人來此院落
拜訪,此老僕纔知司馬溫公在朝有官位,那又是如何般的修養。
即此一端,已足證明他是
歷史上千古一大人物了。
                                                                               
你們試去翻讀西洋史,也有那般的故事嗎?倘使翻不到,我勸諸位,你們是個中國人,我
積年累月講,總勸諸位不要輕易批評自己中國人。中國四民社會高居第一位的士,王荊公
司馬溫公都可做為一代表人物而無愧。而現在要在社會裡找尋這樣的人,則更難了。
                                                                               
●或許再過十年廿年,我的姓名都被人遺忘了。求新求變真是值得驚心動魄的,諸位學歷
史,該知歷史是一些一不變的事實。我再告訴諸位,我寫國史大綱,關於王荊公新政的很
多材料,那象,這是斷然可定的。
                                                                               
今天我在這裡上最後一堂課,好多朋友甚至新聞記者來聽,或許再過十年二十年,我的姓
名都被人遺忘了。
現在那有人再講梁任公,連胡適之先生也少人提及了。照這樣子,將無
歷史可講。譬如說陳寅恪,當時在北平那個青年讀書人不知道,但現在又誰知道得他呢?
求新求變,那真是值得驚心動魄的。
做人能到老到死,這也是一幸福。但今天則不待老不
待死,時刻在求新求變中,又是何等般的人生呀?諸位學歷史,我曾告諸位,諸位身上負
了一個大責任,便是該知歷史是一些不變的事實。諸位該深切明白裡來的呢?抗戰時,我
從北平出來到長沙,我住在南嶽山上,下面是南嶽市,市內有個圖書館,藏有商務印書館
以前出版的四庫珍本。我每個禮拜只到市圖書館去借一部四庫珍本,我以前在北平所未讀
過的,中間有好多有關王荊公推行新法的參考材料。我的國史大綱是教科書,我不能在每
項材料下註明出典。我出版了,我請老友陳寅恪指教,他只說了一句話,他說,先生的書
有好多處沒有註明出處,有的我不曉得。我在師友雜憶一書中,曾講到這一點。以後我沒
有專寫一部有關王荊公司馬溫公黨爭的詳細歷史。今天纔偶然在此講到。
                                                                               
我不知道政治大學當前召開王荊公司馬溫公紀念會講點甚麼,不過我要告訴諸位一句話,
諸位學歷史,不講古代,講近代史,而我上述宋代熙寧變法的新舊黨爭,有關近代人的看
法,諸位大概已全不知道了,那麼諸位再想想此下中國的學術界,又將如何般的變?近代
史又當如何般的寫?這不是當前的莫大一問題嗎?政治大學開會,當然有一般年齡大的應
該知道百年內以往的經過,但我不知道他們當前的意見又是怎麼樣。總之,學術思想時時
刻刻在變動中,這絕不是一個好現象呀。
                                                                               
●關於端午節與紀念屈原精神現在我要講第二項很快來到的端午節,端午節紀念屈原投湘
江而死。我曾告訴諸位,自孔子起到戰國,
當時全中國的學者知識分子,都抱著天下觀,
在戰國七雄間奔波來往。
只有屈原,他是楚國王室的親族,所以他不得意於楚國的朝廷,
絕不跑向別國去,悲憤之餘,寧願投江而死。
這不是屈原的缺點,乃是屈原一種獨特精神
之表現。
                                                                               
屈原的外交政策主張連齊拒秦,可知屈原心中並非只知有楚國,不知有天下。但當時的楚
王,誤聽連橫家言,親秦拒齊,不用屈原,屈原遂作為離騷投江自盡。但屈原離騷雖是上
繼詩經的一篇中國古代新文學的開山作品,而屈原實不僅是一大文學家,還是一抱有外交
遠識的大政治家,又是一忠君愛國大仁大義的道德實踐者。這真不愧為戰國時代中國一極
大人物。我屢次向諸位講伯夷叔齊,是孔子以前中國了不得的大人物。那麼屈原乃是孔子
以後中國了不得的大人物。屆原就等於伯夷叔齊,可謂乃是一聖之清者。

西漢初有賈誼,作為痛哭流涕長嘆息之治安策萬言書,文帝深賞其才。但終為朝臣所沮,
遠離京師去做長沙王太傅。他是二十幾歲一青年,胸懷抑鬱。
自屆原下視賈生,可謂如孔
子所謂「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自賈生上視屈原,可謂如孟子所謂「先得吾心
之同然」。
乃在長沙為文弔屈原。不久又為梁少王太傅,梁王出獵墮馬死,賈誼也憂傷不
壽。
                                                                               
●我勸賭位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國人,這是一切大本大源之所在太史公史記把賈生與屈子
同寫一列傳,後來中國人悼念屈原,纔有端午節,全國通行。但到今,則龍舟競賽已成為
端節一主要事項,可借為國際運動會作準備作訓練。我幼年時的端節划龍舟,情況之詳,
諸位可讀我的八十憶雙親一文所記自知。現在的龍舟競賽,則早已西洋化了。文化侵略,
可畏如此。而楚辭離騷,乃至史記屈原列傳,則歸入古典文學中,少人誦讀。諸位治史學
,如不通文學,則何從真知屈原賈生其人?我們是一中國人,不能專為白話文,慕效西方
文學。我平日常勸諸位求為一通人,莫為一專家,用意即在此。諸位不能讀離騷,又何從
懷念屈原其人?難道龍舟競賽,亦即是求新求變嗎?諸位當知,端午節主要用意在紀念屈
原其人,如何來作紀念,其責任即在史學家文學家身上,更在通聖賢之學的中國舊傳統四
民之首士的身上。
                                                                               
諸位不要認為我是研究史學的,可以不管經學文學。
沒有一中國史學家可以不通經學文學
。也沒有一中國史學文學家,當不起中國文化大統為四民之首的士的身分的。
西洋文學家
就是文學家,史學家就是史學家,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此為專家之學。他們沒有中國人之
所謂士,所謂通儒。
我在此講學快近二十年,主要宗旨即在立矯此弊。今天趁端節來臨,
再發此言。

如宋玉,大家知道是當年屈原的學生,但司馬遷史記宋玉輪不到,卻把賈生直接屈原。
種史學,不僅旁通文學,還要直究人生,品其人,乃可衡其文。
論其文,則不足以定其人
。如曹孟德父子,創為建安文學,非不斐然成章,但又何能與諸葛孔明之出師表相伍偶。
下至說部,自西廂記水滸傳始,一切作品,何嘗不然。全部中國文學史盡如此,又不可不
知。
                                                                               
我屢次同諸位講,
最大學問在人的心情上。讀太史公屈原賈生列傳,尤該知道司馬遷的心
情。太史公之偉大,光舉屈原賈生合傳的題目這一點,就可知道了。
若要講到端午節,就
在今天大家只看重龍舟競賽一項目,其意義與價值自可知。我剛才講到王荊公司馬溫公現
在少人講了,諸位治史學,史學廣大,一切變化都能影響國家。最要一句話,我勸諸位你
們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國人,這是一切大本大源之所在。第二點,要根據這本源來規定自
己學問路向,來改良社會風氣。
                                                                               
今天我講一是前天過去的王荊公司馬溫公九百年紀念會,一是後天來臨的端午節。我上堂
喜歡同諸位講親身當前經歷,為人為學,莫不如此,纔覺親切有味,確實司據。今天所講
暫止於此,請諸位自己去親身體驗,逐步努力吧。
                                                                               
                                                                               
■(編者說明:(1)本文為胡美綺女士所整理;(2)文中小標題為編者附加。)
                                                                               
                                                                               
【1986-06-28/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igenzeit 的頭像
    Eigenzeit

    Eigenzeit

    Eigenze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