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版的預告片裡有超威的趙子龍翻身,所以節選在這裡。

Well,對於這個題材,台灣人熟悉,香港人、大陸人也熟悉,日本人只怕更熟悉。這次的製作也確實動用了各方的力量,景色漂亮,音樂磅礡,選角精湛,未演先轟動。

開演前在網路上收集了些資料,聽說這次人物的刻畫與傳統三國演義不太相同,在人物年紀、心理、所扮演的角色上,更貼近史實一點。那時我就有些期待,畢竟羅貫中紅了幾百年,要推翻他型塑成的人物可不是這麼容易。赤壁之戰裡,劉軍扮演的角色本來就不多,也就是說這會是場東吳的大戲?好比「瑜亮情結」這種針鋒相對的場景,大概看不到。周瑜是智將,成名早得多,面對初出茅廬的軍師孔明,不會太複雜。總之梁朝偉、金城武的組合,很能表現這一點,期待度升高,但也擔心看慣演義的亞洲觀眾是否能接受太激進的改造。

一開場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與新野大撤退,證實網路謠言果然不可信。吳導還是在拍三國演義嘛!



這張照片我覺得非常棒,恰如其份地表現出劉備的倉皇與純樸(畢竟那是中年的顛沛流離)。

胡軍演的趙子龍好威啊!這段沙場與武打戲非常精彩。當人們在每部古裝電影裡讚嘆香港武師時,他們總能再推陳出新,做出更漂亮的東西。沒有張飛長阪坡智計退敵(這個梗後面拿來做其他用途了)、劉備也沒摔阿斗,但這場戲令人看了大呼過癮。倒是近年來古裝戲要政治正確,一定要強調百姓的重要性,百姓不願受曹操統治,攜家帶眷逃亡這樣的詮釋法,比演義過份強調劉豫州的個人魅力,來得更合情合理。(只是越到後來,劉軍還是不免俗的要政治正確就是了......)


諸葛亮進東吳後,我就在期待群英會。沒辦法,當年大陸劇裡唐國強一身白衣、舌戰群儒,措辭身段無一不恰到好處。看完這場戲之後,果然失望了,卻不是因為金城武的關係,是張震!他演出年輕吳侯的那副心浮氣躁、舉棋不定的樣子,應該已經是他所有古裝片裡最有說服力的演出了,無奈唸白還是不佳(咬字不夠清楚又太快、沒辦法留時間給觀眾聽清楚他說了什麼),甚至還駝背,偌大的廳堂裡顯得不會走位......然後諸葛亮就隨之起舞,兩人在視野開闊的大廳裡,擠在小方格裡硬是要特寫,看起來一副吳侯要把孔明吃了的構圖。吳導,要表現年輕被擠兌得很煩躁的君侯,應該有很多方法,不用一直爆氣吧?

吳侯,中村演的甘興講話還比你清楚啊!臥虎藏龍都過了那麼多年了,是不是該改進一下!
金城武的唸白沒問題,也令人驚訝。雖然有些橋段很明顯是配音。還是說從頭到尾都是配音?

但後來在祠堂那段心煩意亂與領悟,張震又演得很好、很有掙扎。讓我覺得這段應該要剪在群英會的前面。(聽他講我爸幾歲幹嘛幹嘛,我哥幾歲幹嘛幹嘛點點點,真的還滿有說服力的,讓同是二十六歲的我深有共鳴。叛逆吳侯!)


然後諸葛亮跑去見周瑜。幫馬接生那段很有意思,雖然周瑜幫馬取的名字令人懷疑他是不是鄉民(不然誰會把馬取名成「萌萌」?叫這個名字,馬肯定羞於回頭吧)......接著那段琴音探心,周瑜與諸葛亮簡直是眉來眼去。(小喬在旁邊的眼神也很微妙。從群英會一直看下來,會覺得大家都想吃掉孔明先生。先生危機一髮!)

附帶一提,這個劇本為了凸顯人物的個性,每位人物都加了一段小故事去經營。好比張震就是去打虎(為何?),劉備要編草鞋(諸葛亮你是不是應該出來喝止一下?),關羽要教小朋友讀書,張飛要寫書法,孔明要幫馬接生(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周瑜要在練兵時跑去削笛子,整個校場就等他一個人(曲有誤周郎顧是沒錯,但......),小喬要一直勾勾纏(Tony到老來要一直演床戲,倒是始料未及)......

其中以張飛寫書法最令人哭笑不得。難道網路謠言說比較貼近史實是指這個?那為什麼張飛還是聲若洪鐘的大鬍子?這根本是道聽途說版的張飛啊!

甘興軍隊偷牛這段,是要表現周瑜很會帶兵。孫劉結盟這段很微妙,演義裡是劉備帶關羽來孫吳,演出了一場鴻門宴。大陸劇這場周瑜表現得非常精彩!但電影裡看起來變成了周瑜帶人跑到柴桑口去見劉備一行人(然後一一帶出上述小故事),宴席上還跑出了孫尚香槓上劉備的橋段,是為龍鳳呈祥張本?

另一方面,張豐毅很能表現那城府深沈、探不到底的霸氣,卻又有儒雅一面的曹操。中國演員畢竟底子硬。但這個劇本裡的曹操,卻表現得像個好色昏庸的君主。雖然找張豐毅演是對了(身邊還有雍正王朝的十三爺,看起來很有氣勢),但為何要把小喬渲染的這麼誇張呢?是要外國人瞭解中國也有特洛伊嗎(誤)?或者是要為下集幫小喬加戲而張本(據說是夜奔曹營了)?

玄武陣這段別出心裁,還能埋藏笑點,相當好看。吳導寓動作片於沙場,看來也行得通。其實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能看到他在「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把混亂的戰場剪接得有條不紊的功力。配合著戰鼓聲,一絲不苟的調度,可說是賞心悅目。不過看來對於愛用鳥類貫串全文的標誌,他自己也認了就是。美術設計葉錦添先生此次則表現得十分老練,隨著經驗的累積,他的設計逐漸能夠融入不同導演的畫面之中,不再一味強調時代元素的個性,逐漸區分出舞台與影片美術設計的分野。

總結而言,為下集張本是很稱職,故事橋段卻不免有些瑣碎,讓人心癢難耐。也難怪散場燈一亮,那麼多沒做功課、被誤導只有一集就拍完赤壁之戰的觀眾,表現出類似剩下光年散場時的錯愕了。不過同樣是錯愕之情,畢竟有雲泥之別。對我而言,新野撤退一役的運鏡、調度與剪接,已足夠回味再三、值回票價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genze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